內容源自網絡 僅供參考
在工業生產和科研領域,低溫容器的溫度監控是保證物料儲存安全的一大關鍵。尤其是低溫、超低溫,可以說溫度越低,越說明物料對溫度的敏感性,溫度監控也越重要。與常規環境下的溫濕度監測不同,深冷環境對監測系統提出了更多技術要求,這些特殊性主要體現在設備耐受性、安裝方式以及信號傳輸等方面。
首先是電子設備的適應性局限,低溫環境對電子元器件構成嚴峻考驗。常規集成電路在零下40攝氏度以下會出現性能衰減,存儲器可能發生數據丟失,液晶顯示屏可能出現響應遲緩。電池方面,鋰離子電池在低溫下容量驟減,鉛酸電池電解液可能凍結。這些限制使得電子設備內置方案在深冷容器中可行性較低,通常需要采取外置終端配合內置傳感器的方案。
關于傳感器封裝與配置,深低溫條件下不存在濕度問題,溫度監測傳感器的封裝、防護、密封、材質是重點,要確保溫度監測傳感器在深低溫容器中的使用壽命與精度。
線束防護的特別考量:連接傳感器的線纜面臨多重威脅。低溫使普通PVC絕緣層脆化開裂,建議選用硅橡膠絕緣電纜。布線時需預留冷縮余量,避免因材料收縮導致接頭松動。電磁干擾方面,雙絞線加鋁箔屏蔽的組合能有效抑制變頻設備產生的噪聲干擾。
外置溫度監控終端的安裝:主機設備應安裝在過渡溫區,即保持0-40攝氏度的環境溫度范圍。穿墻接口需設置防凝露裝置,通常采用加熱環配合隔熱棉的復合結構。對于移動式容器,建議采用磁吸底座固定終端設備,便于檢修時快速拆卸。
校準維護:低溫傳感器的校準周期應縮短至常規環境的1/2。校準過程需包含從常溫到工作溫度的全程測試,重點觀察溫度滯回特性。日常維護時除檢查電氣性能外,還應特別關注密封件的彈性保持率,建議每季度進行氦質譜檢漏測試。
防爆要求的疊加考量 當容器內存放易燃介質時,監測系統還需符合防爆標準。本質安全型設計是優選方案,需嚴格控制電路能量并采用澆封型傳感器。
聲明:本文章來源于網絡,僅供參考交流,本站不對文中觀點及真實性負責,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本站刪除。